坚守38年榨油坊,只为留住人们记忆中的“老味道”

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9日讯(见习记者欧阳崧 通讯员胡娟)“只要还能做得动,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。”江夏区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湾榨油翁雷寿树反复念叨,周边榨油坊几乎绝迹,如果他不再榨油,村民再想用菜籽等农产品换油就会很麻烦。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雷寿树正在炒籽。见习记者欧阳崧摄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从古法榨油到半机械化生产,今年79岁的雷寿树见证了当地传统榨油行业的兴衰,开了38年榨油坊至今仍在坚守,只为乡亲们行个方便,也为那些念旧的城里人留住那口熟悉的“老味道”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兴盛时曾一年加工十几万斤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昏暗的操作间,雷寿树拉开电闸,滚炉开始启动,菜籽、花生、芝麻自动翻炒起来。原料炒熟之后,放到榨油机上,油就可以榨出来,相比于传统榨油法,确实省力不少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“炒原料要掌握火候,没炒熟或烤糊了,油质就不好。”雷寿树讲解说,机械虽很方便,但榨油操作经验也很重要。雷寿树手脚灵活,操作熟练,看不出已有79岁,手边的榨油设备已伴随他十几年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雷寿树告诉长江日报者,1982年,他开起了榨油坊,菜籽、花生、芝麻丰收的季节,到榨油坊换油的村民络绎不绝,有些村民则直接把这些农产品卖给他。当年生意兴盛时,他请了三个帮工都忙不过来,最多时一年加工十几万斤,主要是菜籽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“以前四个人干一天,只能榨600斤菜籽,现在我一个人半天就可能榨1000斤菜籽。”雷寿树表示,传统榨油法需要经历炒籽、碾籽、蒸粉、包饼、榨制等多道工序,全部依靠传统榨油设备和手工完成,效率确实不高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继续坚守只为留住“老味道”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如今,随着当地经济开发,种地村民少了,榨油坊生意也差了。再加上家家户户吃油便宜方便,超市里也能买到品类繁多的食用油。当年,金口周边有十几家榨油坊,现在几乎都消失了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干了38年榨油活,雷寿树也觉得榨油很累,穿不了几件好衣服。他的儿子和孙子会榨油,但他们不愿意再做榨油生意,因为传统榨油根本赚不到钱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雷寿树介绍,到他的榨油坊买油换油的主要是周边村民,有时中心城区市民也会慕名而来。最多时,一批顾客共买走了5000元的菜籽油、花生油和芝麻油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“我家榨油坊出油率比大榨油厂少,但品质比较高,特别香。”雷寿树称,老邻居老朋友都到他这里换油,经常把菜籽、芝麻、花生运过来。“我做这事不是为赚钱,如果我不做了,村民要买油或换油就很不方便,我没法拒绝他们,只能坚持做下去。”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村民樊先生对雷寿树榨油手艺印象深刻,他告诉记者,2013年以前,村民会种些油料作物到榨油坊换油,“我家以前就吃他榨的油,有时榨芝麻油,全村都会弥漫着油香”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“乡亲都说我手艺好,手艺好在哪?就是能吃苦,能保证品质。”雷寿树说,尽管儿孙们经常劝他不要再劳累,但他还是想继续做下去,帮人们留住记忆中的“老味道”。 ws2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作者:欧阳崧 胡娟

也许你还喜欢

远近的灯火,纷纷与夜色言别

炊烟停息,远近的灯火渐渐亮起时,窗外的世界终有了一丝丝凉意

看见了风花雪月,读懂了悲观离合,不过

浮瓜沉李,解衣宽襟。漫山桃杏,开出了一亩花田,夜幕下缠绵了山坡上的星空

它是被郁闷遮挡了,是被一时的患得患

写过泰山的人很多,登过泰山的人更多。写过却没有登过泰山的人

其实就是喜欢那种含蓄不张扬,而又不

春,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季节,尤其喜欢早春

总会在追逐与嬉闹中度过一个洋槐花

春天到了,又是洋槐花开的季节。一串串白色的小花密密匝匝竞相开放

山野千里,什么也不去想,只愿安安静静

盛夏,点燃一盏岁月的灯,细数悲欢的过往

骨子里的农根就如乡愁一般,我在这头

沿途不时看到有农民在田里劳作,成垄的秧苗正在茁壮成长

如今已是繁茂卓卓、丛叶浓浓

一帘幽雨,滴进了清晨

有时我会觉得人生是多么的艰难,就像

儿子,快来,看爸爸给你带回来了什么!

细品当下的各种瞬间精彩,微微一笑而


中秋已过,已经算是深秋,然南方湿热的高温依然每天都在煎熬着我们